12月18日晚7点,20余名师生齐聚人文楼附楼A102会议室,共话“ET公益讲堂”建设运营,畅谈英语学习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新方法、新思路。院党委副书记杨成才,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张瑞嵘、副主任王菲,青年教师王英振和部分“ET公益讲堂”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总结交流会。
会上,几位担任“ET公益讲堂”讲师的志愿者先后讲述了自身授课感受和工作经验。承担听力课的志愿者陈铭星将专业课上学到的知识和四六级听力的内容结合起来,并把自己分析了历年真题之后总结出的听力考试系列“套路”在课堂上与学员们分享。承担四级阅读课的志愿者阮佳程也在上课时将分析题干、归纳中心、寻找长难句等自己总结的大把阅读“干货”拿出来用于学员们学好英语。“你们这水平,可是要跟我们抢饭碗啊!”,王菲老师在听完志愿者对本学期课程的总结后笑称,其他两位老师也充分肯定了讲师团队的专业性。
紧接着,几位老师就“ET公益讲堂”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服务定位等方面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张瑞嵘指出:“课程上到最后,讲师们的干货已经传授殆尽,课程上就是重复的练习,这些学员们在课下就能做,来上课的积极性自然会减少。”他建议,讲堂以后的课程应当缩减课型,将课程时长进行压缩,并且应当注重课堂的活泼性,运用“段子”和“口诀”来传授一些语言知识。王英振补充道:“如果讲师在讲解真题时是借助讲解学员作业的方式进行,那么应当对照该体型评分标准进行细节分析。”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和ET的讲师们进行了经验交流,以作文为例,她建议志愿者可以分析不同分段的作文的特点,让学员们清晰的知道自己现有的水平,定下合理明确的目标。“你们对于所面向的学员必须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对于他们的失分点一定要有精准的诊断。”王菲老师针对讲师课前的准备提出了集体备课的建议。她提出,要搭建志愿者群体内的资源共享平台,合理分工、稳定团队,定期开展教学方法和经验交流。
“要致力将‘ET公益讲堂’打造成我校大学生英语学习互助平台,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第一堂课的有益延伸和有效补充。通过探索实践‘线上+线下’‘讲师+助教+志愿者’‘高校+社区’联动的服务模式,打造出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培育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力争成为高校专业依托型公益服务团队的典范。”对于共同推进“ET公益讲堂”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杨成才从服务课程体系化、服务团队专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品牌内涵化、服务成效数据化等方面对讲堂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规划蓝图和工作期望。
整场交流活动,师生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双方充分交换了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英语学习、课堂教学和志愿服务的思考。志愿者们会后纷纷讨论:“老师们的建议真的太妙了,怎么之前没有想到呢?”老师们也笑着表示:“以后一定多与‘ET公益讲堂’团队交流,他们能够做到我们课堂上做不到的事情。”(作者:吴辛茹)
背景资料:“ET公益讲堂”是针对我校大学生群体对英语学习辅导的实际需求和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无法涵盖的课下学习辅导现状,面向全体在校生(含研究生)打造的免费、公益、高质量的英语学习互助平台。讲堂创建于2014年9月,以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英语类专业学生志愿者为主要团队,倡导“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的团队服务文化,已开设四六级阅读、写作、翻译、听力、词汇等线下课程10门,线上互动答疑QQ群10个。迄今累计开课75场(次),服务时长150小时,参与志愿者近60人,受益学生达2600余人次。团队首创的8名志愿者均已保送至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名校继续深造。ET公益讲堂自开课以来好评如潮,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引起了《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关注和“最武汉”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ET公益讲堂先后荣获学校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一名)、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和学生工作精品培育项目立项。